《我和你》背后的故事

2012.11.19


            

(摘译自安东尼·布朗传记《安东尼·布朗和乔·布朗》一书)


《我和你》改编自童话故事《金发姑娘和三只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我一直觉得在原著里,金发姑娘代表一种受挫感。原著的假设是金发姑娘侵入了三只熊的领地,毫无缘由地偷了它们的食物、弄坏了它们的住所,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而已。我试图想象这个童话背后的故事。也许她不是为了好玩无缘无故地闯入三只熊的家:也许她真的是遇到险境,并且需要食物和庇护所。这个故事的很多版本,都让我们站在熊的立场,同情它们,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


我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要用两部分来讲这个故事。书的前半部分是讲述三只熊的经历,除了故事背景设置在现代城市,三只熊穿着现代人类的服装以外,故事的叙事其实非常传统。三只熊过着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一天它们散步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粥被人喝过,沙发被人坐过,甚至还有个金发女孩从他们的床上惊醒,夺门而出。它们很惊恐,无法想象小女孩可能经历的饥饿和困境。


全书另一半是属于金发女孩的故事,这条故事线索解释了为何女孩会闯入三只熊的家中,让三只熊成为“受害者”。


我开始创作这本书时就是抱着这种想法的,可不久就发现根本行不通。整本书这么做下来显得太阴冷、苍凉了。一开篇,笔触就集中在渲染熊的富足、自负,全书以金发女孩夺路而逃,冲进湿冷阴暗的雪夜结束,关于她的命运没留下一点线索。的确,我是想激发读者用另一种思路来读这个传统的童话故事,但这么处理的话,孩子们对这个结局会作何反应呢?


形式决定了内容。如果一本书,看到中间,突然换了个叙述者,看上去显然是一个很拙劣的创作策略。


就在我对这本书该如何继续无计可施时,我那位聪明的法国编辑伊莎贝拉(Isabel Finkenstaedt)给出了个好主意。她建议,干脆同时讲两个故事,右页用熊(尤其是小熊的)口吻讲述它们的故事,左页则讲金发女孩的故事,这样也许更有意思。而且,她还建议金发女孩的故事完全不用文字,只用图画表现。这个主意真是太绝了!当我们读这两个故事时,金发女孩的故事进展总是比熊的故事先一步,直到他们在小熊的房间撞见。而且,我还决定让结尾更有希望,也许可以暗示,至少金发女孩还拥有一些小熊所没有的(爱)。


所以,我推翻第一稿,重新开始创作,但是,马上陷入另一个意料之中的难题——如何画熊。不管我怎么努力赋予熊我所想要的那种人物性格,他们都太无趣了,太像其他书里的熊了。我勉强地想要改变他们的画法——是的,你猜对了——他们蜕变成了“大猩猩”!多么不可思议啊!真是愁死人了。当时书名还未定,我觉得叫《金发女孩和三只熊》也太傻气了。当我对着它们的脸做修改,直到它们看上去像是介乎熊和猩猩之间的样子时——甚至突发奇想,难道这本书该叫“猩猩熊”?虽然这些熊在我看来,既搞笑又奇怪,但我感觉这条路没错。通过改变画材,使用更柔软的彩色铅笔,我终于得到了看上去让人舒服的、黄灿灿的熊的形象,那正是我想要的感觉。它们每个出场都在传达一定的信息。


至于金发女孩,我决定尽量用暗棕色画她和她的世界,来揭示她的生活,讲述她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无字的小说。通过她略带红色的金发和眼镜来暗示她和生活的格格不入。这本书是献给全世界像金发女孩那样的潦倒之人。


尽管是从不同视点出发,但我还是力图暗示出金发女孩和小熊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他们之间惊恐的情状里,嵌入了一丝未被说出的“同病相怜”。

                                        

绘本观念
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好神奇的小…
一套看起来傻乎乎的书 能让孩子赢在起跑…
你在固化孩子的思维吗?
毕加索本人曾这样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
电子杂志下载 
蒲蒲兰年历 桌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