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心灯:原创绘本《小橘灯》幕后

2012.07.24

绘本《小橘灯》编辑手记

                         文 李波

    提起小橘灯,小学时学到这篇课文时的情景就浮现在了脑海。课前,老师让学生们每人从家里带来大橘子、小蜡烛头、小棍子、小刀子和针线。学完课文,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制作小橘灯——像文中的小女孩那样,把橘子削去一段皮,掏出橘瓣,把四周用针线串起来,放入小蜡烛头,再用小棍子挑起来。记得当一根根蜡烛在大家亲手做好的小橘灯中被点亮的时候,大家都欢欣雀跃起来。那时,我们可能并不懂得小橘灯的真正含义,却因此而深深地记住了小女孩的聪明、坚强和善良,记住了小橘灯那动人的光芒


    要把这篇文章变成绘本,在大部分人的想象中似乎很容易——无需纠结于文字的修改,只要找一位适当的画家画一画不就可以了么?其实,真正着手的时候,依然问题重重——哪位画家适合为这本书作画?去哪里寻找能够重现当年情景的资料?


    有幸的是,我们邀请到了曾经创作了《遥遥的风筝》的张冬彧女士,她那温暖而朴实的画风,岂不正能表现出小女孩的淳朴和小橘灯的光明么!和张女士一起,我们细细读了《小橘灯》,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了初步的镜头划分,设定出具有代表性、符合绘本翻页特点的十几幅画面。


    激烈的编辑讨论会,尽管已经花费很多心血,但随着后期资料的丰富充实,以及对作品理解的深入,画家又做了大改动,几乎推倒重来。


    最不容易的,便是资料的收集了。在跑了很多次国家图书馆,也收获寥寥之际,我们很幸运地联系到了冰心的女儿女婿,吴青女士和陈恕先生。第一次会面,二位老师的热情和活力便深深打动了我们。二位老师还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邀请,愿意和我们一起到重庆去,去探访那小橘灯背后的故事。


    吴青女士和陈恕先生年逾古稀,精神矍铄,老人家是骑着自行车来友谊宾馆和我们会面的。吴青老师还和我们聊了很多童年的记忆。


    去年四月底,我们和吴青老师、陈恕老师、张冬彧女士一起来到重庆。适逢重庆遭遇高温,每日的最高温度达到了三十七八度。吴老师、陈老师和我们一起顶着高温徒步而行,精神矍铄,令我们这些年轻人感慨不已,也不由得加快了步子。在吴老师、陈老师以及当地热心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位于歌乐山山腰上的当年的乡公所所在的老街,可惜世事变迁,当年的乡公所已经不复存在。幸运的是,老街上还保留着许多老房子。在征求了房主的同意后,我们走进一处处人家,亲眼看到了阴暗的仄仄的楼梯方桌竹凳、农家睡觉的板床”……淳朴热情的当地人,还纷纷向我们介绍那些老物件的用途和年头。


    村公所早已寻不着踪迹,歌乐山老街的老房子和老物件还是让画家捕捉到昔日生活的氛围,画家张老师爬上阴暗仄仄的楼梯感受《小橘灯》中提到的生活细节。


    继续向山中走,经过几番确认,我们在林立的树木和丛生的杂草中找到了当年冰心先生居住的大致位置。可惜,那山窝里大黄果树下的小女孩的家早已不在,无处查找了。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吴青老师写下的这句话,就是冰心先生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从她女儿的身上我们也深深地感受这种大爱


    第二天,我们去了重庆市内的几处老街,然而城市的发展使这些老街旧貌换新颜,找不到太多当年的痕迹了。只是那些随处可见的大黄果树,挺立在那里,看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我们又来到重庆博物馆,从一幅幅图片和展品中,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街道、服饰、电话、桌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是绘本创作的宝贵素材。


    乡公所所在的老街虽说古旧,却也经历了几番修葺,多了砖瓦水泥的现代感。市内的老街虽说保留了建筑风格,却太过时尚,少了些时代的沧桑。有没有更古朴、更清净、更接近历史原型的老街呢?在询问了很多当地的朋友之后,我们决定在重庆之行的最后一天,去市郊的偏岩古镇。


    因为地处偏僻,沿河而建的偏岩古镇还保留着些自然古朴气息。恰逢小雨淅沥,古镇笼罩在蒙蒙的雨丝中,更显得宁静安详。背着竹篓买菜的农民悠闲地走在青石板路上;河边的坡地上,种着新鲜的蔬菜;没有吵闹的叫买叫卖声……在雨中慢慢行走,看着远处朦朦胧胧、水墨画一般的山景,看着近处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像是到了一处世外桃源,心也变得清澈起来。这里的一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小橘灯》的演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重庆一位热心的朋友把我们带到偏岩古镇,古镇那种水气氤氲、郁郁葱葱的环境,石板小径、炊烟缭绕的生活状态为画家提供了很多创作灵感。


    有了亲身体验,重庆回来后,张冬彧女士很快画出了几幅样稿,样稿让人感受到浓郁的重庆气息,甚至能感觉到那重庆山林上空凝结的水汽!经历了几个月的创作和多次修改,图画的创作告一段落。拍出照片,做成pdf发给吴青老师指正,并得到了吴老师的认可。吴老师还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为我们的《小橘灯》写了一篇感人的文字。我们还有幸得到了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老师的指导。重庆,是王林老师的家乡,看到样稿后,王老师也说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气息


    经历了排版、修改、检查的各个环节,又迎来了新的难关——扫描打样!扫描和打样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原画效果的呈现。为了尽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选择了长期合作的高水平印厂,整个扫描打样的过程,都在香港完成。然而,印刷油墨和绘画油墨的不同、印刷用纸和绘画用纸的不同等等诸多因素,都导致了打样无法一次性尽如人意。只能拜托印厂最有经验的师傅进行一次次调色,努力追求在纸上呈现出最接近原画、最美的效果。整个修改过程,花费了半年之久。


    如今,我们的《小橘灯》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印制流程,4月份,将与各位读者见面。从着手到出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或许有人要问,这样一篇人人皆知的文字,费这么大的工夫,做成绘本有何意义?或许,就像王林老师在导读中所写的那样——“即使教材里已经没有了这篇课文,可它还在燃烧。”——希望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盏小橘灯,让这盏心灯照亮每个孩子前方的路!


    深深感谢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谢谢重庆那些朋友们热情的帮助;谢谢吴老师和陈老师无私的关怀和指导;谢谢王林老师感人的文字;谢谢张冬彧老师美丽的图画;谢谢师傅印厂辛苦的调色和制作;谢谢每一位一直支持蒲蒲兰,给予我们信心的读者。

 





绘本观念
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好神奇的小…
一套看起来傻乎乎的书 能让孩子赢在起跑…
你在固化孩子的思维吗?
毕加索本人曾这样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
电子杂志下载 
蒲蒲兰年历 桌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