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阳
曾经跟人争论过一个问题:一些重大的话题,比如战争、死亡等已有一个教科书里的既定答案,是否非得照着跟孩子们讲。当时我用了一句话:“温和地保护孩子们的不知情权”。所谓保护,并非闭目塞听,而是适得其时。
“和平”这个词似乎是一个事关政治的词语,是成年人必须考虑而与儿童无关。其实不然,因为暴力是人的本能,而对暴力的驯服才是人类社会的智慧。孩子们同样必须知道,“和平”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和平以及局部暴力的矛盾,也存在于孩子们的社群里。现在中日韩三国的有识之士把“和平”两个字,以绘本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这一套“和平绘本”第一辑共5本,中韩日三国作家联合创作,从2005年开始动议,到2013年出版中文版,可谓工程浩大,酝酿日久。
《火城》的独辟蹊径不在控诉,而在人情之美。作家以史诗般的壮阔画卷,为我们复活了至1938年为止2500年文明从未断绝的长沙古城,鳞次栉比的屋宇,繁华而又充满民族特色的建筑,富于温情的民间生活。《迷戏》讲的是战中年月,艺术之美仍是人性中不可战胜的力量,以优美的中国画特色,诠释了美的柔韧而又强大的力量。滨田桂子的《和平是什么》最令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她在“和平”这个词语背后,有一种更为宏阔而绵长的价值关怀。唯有田岛征三先生的《你能听见我的声音吗》是正面描写战争本身的,但他采用了大块大块的色彩造成对视觉的强烈冲击,而其中的质问直指问题的核心:为谁而战,为谁杀人,为何而死!韩国作家李亿培的作品《非武装地带的春天》别具匠心,在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有一个窄窄的非武装地带,两边的军士荷枪实弹,随时处于战争准备之中,唯有这一个非武装地带,动物植物生机勃勃,尽显大自然的生命力。人类的彼此戒备与大自然的尽情舒展,这种反讽一般的叙事,不能不令人深思。(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教师)
“祈愿和平——中韩日三国共创的绘本”系列(共5册) 蔡皋、姚红等著 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