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绘本世界 > 全品展示 > 小人儿帮手 圣诞节

小人儿帮手 圣诞节

中川千寻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ISBN:978-7-5391-8910-9
充满读图乐趣的关于机械车的绘本。   内容介绍: …
作品简介
分享到:

充满读图乐趣的关于机械车的绘本。

 

内容介绍

平安夜。有人委托了小人儿们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小人儿们的工程车队沿着夜里的街道开往哪里?大卡车、起重车、推土车、压路车……各种工程车和小人儿们再次亮相,大显身手!

 


《小人儿帮手》诞生秘史

                         ——关于《小人儿帮手》的访谈录

 

   《小人儿帮手》是“小人儿帮手”系列第一辑,是为满足喜欢工程车的孩子的愿望而创作的,这是一本即便对工程车不感兴趣的妈妈们看了也会赞不绝口的绘本。这部绘本首开先例,将工程车与小人儿结合起来,光看封面就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现在就让我们根据“绘本导航仪”网站提供的访谈录,进一步了解这个系列第一辑诞生的幕后故事吧。

灵感来源:

 

采访者:《小人儿帮手》里有孩子们很喜欢的工程车和一群小人儿,也有孩子们很喜欢的草莓蛋糕,这构思实在太精彩了!请介绍一下这种点子是怎么来的。

 

中川千寻:我儿子从小热爱工程车,在街上看到垃圾搬运车就会兴奋。每天他都央求我把他带到施工现场,这让我感到很无聊!到了晚上,他就拿来《工程车图鉴》说:“读给我听!”内容都是各种工程车的解释。可是,我读错了,他马上就纠正说“不对!”天天重复了枯燥无味的亲子共读。我想读一些有点意思的,就找来一些工程车出现的绘本,但对他来说不过瘾,像图鉴一样耐看的书才行。那时要做“妈妈读也不会厌倦的工程车绘本!”这一“野心”在我心中萌发增长了。

    另一方面,家里给孩子过生日时,我每次都烤蛋糕。在松软的蛋糕上把奶油刮得又平又漂亮,那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吗?因为我脑子里是一片工程车图鉴,我想“哎!要是来一辆压路车来给压平该有多好啊!”

 

采访者:即使遇到这种场景,妈妈们一般不会想到压路车啊!看来您儿子对工程车不是一般的热爱。

 

中川:我曾经做过一本叫做《恐龙蛋》的绘本(中川千寻文∕图  德间书店),这就是为这个热爱工程车和恐龙的儿子创作的作品。主人公小男孩为寻找恐龙蛋,开着动力铲潜入地下。可是,我对工程车没有足够的感情,我觉得必须得好好了解一下,于是我曾到工程车生产厂家小松公司的技术中心去采访。

    讲解员先生们都对工程车颇有感情,热情地给我介绍有关工程车的各种知识。一张很大的玻璃窗的那边是实际操作展示厅,在宽阔的土地上开工程车来展示其功能。我仔仔细细看后,还亲自试开了!这样,我还是很努力地充满激情地绘制了《恐龙蛋》里的动力铲。可是,儿子看后,冷静地摇头说:“哪里不对劲。”

    我透过玻璃窗看着巨大的工程车堆积沙子什么的展示,不由得嘟囔着:“这个嘛,那些工程车队好像在做点心似的。”主编站在旁边,猛然把头转向我这边说:“这个好!”她让我以这个题材编故事,当场随便聊天就做成了《小人儿帮手》故事的轮廓。

 

采访者:这就是《小人儿帮手》诞生的瞬间啊!

 

中川:可是,我说,“我绝对不要画它。”这是条件。“我们要找一个对工程车有感情的画家才行。”于是我们开始物色画家,最终选中的就是这位古寄先生!

 

采访者:古寄純嗣先生,您收到了中川千寻女士“小人儿用工程车做蛋糕”的这一创意时感觉怎么样?

 

古寄純嗣:一看到就觉得这肯定很好玩!

 

采访者:从此就开始了一直到《小人儿帮手》完成为止漫长的创作过程。

 

这部绘本的首要魅力就是工程车!

采访者:封面上各种工程车聚集一堂,光是这点就已经抓住了那些工程车小发烧友们的眼球。再加上与“食物”出乎意料的组合,而两者却能自然地融为一体,不同工程车都适材适所地发挥技能。

古寄先生本人也一定很喜欢工程车吧?

 

古寄:也不是这样的。只不过是以前接过一个画很多摩托车的插图工作,煞费苦心地画着画着,慢慢觉得那种充满很多线条的感觉很有意思。所以,这次听到是工程车的选题,我也觉得,画很多线,应该有办法吧。

工程车嘛,跟轿车那种流线型的形状相比,感觉有点“粗鲁”吧。这种感觉,作为描绘对象很吸引我。

 

采访者:您这种视角也许很接近孩子们。加上,食物和各种工程车的搭配也显得很绝妙。据说您对这方面也劳心苦思了。我都听我儿子指出才注意到,铲车尖上带着搅拌器,像搅汁器那样搅拌蛋糕材料的场景,他说,“真没见过这样的!”

 

古寄:这是我的“发明”(笑)。还有,将材料灌到模子里时用什么车,我也伤透脑筋,最后想到了抽水车。

采访者:其他还有打鸡蛋的场景、别致的看守台、将烤好的蛋糕从模子倒出来的场景等,孩子都是一一看得非常仔细的。

    仔细观察画面就能发现,工程车中有不少在街上很罕见的种类。您采访这些车辆也不容易吧?

 

古寄:为了看这些车辆,我到了机场、消防署等地方。还有我要用俯视的构图,可是找不到那种从高处俯瞰工程车的照片,所以我也到处找了能够从高处俯视的施工现场。

 

采访者:是根据相当严谨的采访而来的画面啊!不过,画面并不显得画得那么辛苦,反而感觉画得很开心,也没有一点严肃的感觉,甚至让人感到工程车们很可爱。也许这就是古寄先生插画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吧。

 

说到这个绘本的主角们……

采访者:小人儿们非常勤劳。前半部分因他们麻利干活的样子而入迷,到了休息时间脱掉头盔的他们的样子又出乎意料:都是可爱的小孩儿们!(很个性别致的发型也让人吃惊。)

 

古寄:对小人儿们来说,这个活儿就是幼儿园所谓的“过家家”游戏。我是按照这样的感觉来绘制的。

 

采访者:原来如此!这么说来,我们就能看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看来毫无目的地挥挥手,有的一不小心摔倒……

 

古寄:有的小人儿每一页都登场,有的却只有一个场景出场。请各位仔细观察!

 

采访者:到了后环衬,我们就能看到大家一起在院子里玩耍的气氛。

 

古寄:有一个孩子在地上画着一幅很大很大的画。你能发现他在画什么吗?

采访者:不好意思,我没注意到……让我仔细看看,有啊!有一个小孩儿在地上画着……(请读者们也找一找!)请再仔细看看,几个小孩儿在画画的桌上有一幅比画纸还大的画。据说,他觉得纸张太小,所以在地上尽情地画很大的……

 

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讲究!

采访者:据说,中川女士特别在意蛋糕的效果,的确是非常诱人啊!

 

古寄:是的。草稿完成的时候,中川女士寄来原创食谱说,“请亲自做一个看看!”

 

采访者:所以,您做了?

 

古寄:是,跟编辑小组一起做了。我们严格按照食谱认真做的,为了留证据,我拍了照片,但中川女士说还差远呢!这张照片后来也用来做作者介绍。

 

采访者:已经很诱人了啊!中川女士得意洋洋地端着的就是听到了这消息的她用同一个食谱示范的作品……确实膨胀程度不一样啊!很像绘本上的蛋糕啊!就这样把(包括古寄先生的辛苦在内)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很体面的生日蛋糕,当作亲自动手装模作样地端过来的妈妈真可爱!

 

    《小人儿帮手》就在这些有趣的环节中诞生了,希望工程车在吸引孩子们的同时,也能唤回大人们对童年的记忆。

    访谈出处:日本“绘本导航仪”网站(http://www.ehonnavi.net/specialcontents/welcome/20080331/)。这次的中文版导读要感谢该网站的资源共享与支持。由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西文纪子女士翻译、整理。

------------------------------------------------------------------------------------------


                                  圣诞节题材如何“老酒瓶装新酒”?

——关于《小人儿帮手 圣诞节》的访谈录

 

     日本以往关于圣诞题材的绘本层出不穷,而《小人儿帮手 圣诞节》这本书一问世,就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热捧,成为了“老酒瓶装新酒”的成功案例。让我们通过“绘本导航仪”网站提供的采访稿,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奥秘吧。

灵感来源:

 

采访者:古寄先生,您听到这部作品的题材是圣诞节时,感觉怎么样?

 

古寄:觉得“啊——”,很惊讶。圣诞节是太普遍太大的题材,一开始真的不知所措。

 

采访者:那么怎样制作这么好看的绘本呢?据说这一题材是中川女士提出的,是怎么来的呢?

 

中川:刚完成第一部《小人儿帮手》时,古寄先生疲惫不堪,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就霍地恢复起来,开始问我“下一部怎么办?”于是我开始具体想了各种方案。不过,创作《小人儿帮手》时,已经想过好几个点子,圣诞节这一题材也早就在我的脑子里有的。这次的委托人不是爸爸妈妈,而是圣诞老人。这在相当早期就想好了。

 

采访者:中川女士的大部分绘本作品采用自编自画方式,在“小人儿帮手”系列只担任文字作者,而且用很简练的文字讲述。那么把故事交给画家古寄先生时,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他表达呢?

 

中川:委托人是圣诞老人,先根据这个框架,一边考虑设定一边按15个对页(最标准的绘本篇幅)写文字,再给每一个场景标注“这里在进行这样的事情”、“可能会有这样的细节”、“我觉得会发生这样的小事件”等对画面具体的构思和解释。就是说,在我脑子里,一开始就分好镜头。不过,将我的构思传达给古寄先生时,我不要画画,而只写文字。画家将文字内容画起来,往往出现许多驴唇不对马嘴的地方。于是,接下来看着古寄先生的草图,再次琢磨设定,或者加上新的点子……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

 

采访者:“幻想的象征”圣诞老人、非常踏实勤劳的小人儿们以及工程车,乍一看显得相距甚远的搭配,这点子是很顺利成形的吗?

 

中川:一点也不顺利(笑)。委托人是圣诞老人,这一点早就决定了,可是,到底委托什么事呢?让小人儿们做什么?我想来想去了。有工程车这一题材,它带着搬运行业的感觉……而且突然涌出来“紧急车辆”的新主题……还有,因为前作整体都是白色背景的干净的感觉,那么这次采取夜晚的场景怎么样啊……这样那样的点子和印象结合在一起,慢慢成形的。

 

采访者:这么说来,圣诞老人和工程车,孩子对这两个因素很感兴趣啊!

 

中川:孩子们都很期待圣诞老人把礼物送到家里,但同时也很担心具体的细节,如:“我们家没有烟囱啊。”“要不要把窗户开着?”“他能送到公寓里吗?”等等。所以,我们做成了一个能证明“什么样的家都没问题!有这样的小人儿们,按照每个房子的情况一定会想办法把礼物送到”的故事。

还有,我想让那些住在小世界的小人儿们完成一个很大的任务。但这实际上很折腾人。估计画家经历了更大的困难。

 

●最大焦点还是“工程车”

这次的焦点仍然是“工程车”。古寄先生在第一部作品时也为画各种工程车而到处采访。这次,看起来画得更加精益求精了。这次也是到处采访工程车的吗?

 

古寄:当然做了关于工程车的采访。这次,还利用电脑和图书查了各种事情,这样还能看到国外的工程车等。不过,出门时一定要携带相机。一发现我想画的工程车在工作,必须得当场拍照。否则,第二天再过去,往往已经到下一个步骤,再也看不到了。上次,我完全靠这样拍摄的照片来画,所以我拼命地采访。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想尽办法从不同的方向靠近现场去拍摄……

可是,这次,刚刚开始画画时,我家马路对面的很大一片田地要盖公寓了。就是说,“我想看的工程车,以我想要的角度”在我面前一个劲地干活啦!多么幸运的巧合!时机实在是太恰当了。

 

●跟上次最大区别是“帮手会议”

采访者:小人儿们和工程车再次大显身手,这一点是跟第一部作品一样的,但进入到制作阶段,听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中川:上次,一直到作品完成为止,我没有直接跟古寄先生见面。虽然在制作过程中反复交流,但第一次见面是脱稿以后。这次我们定期开会,叫做“帮手会议”,至少每个月开一两次。到了最后阶段,每两周跟古寄先生、编辑们碰一次面。这跟上次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完成一部作品,对我来说很快乐,虽然我不知道古寄先生怎样想。

 

古寄:这个么……当然很快乐啊。对我来说,这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这是最大的不同。上次,完全没接到催稿,连我都担心起来。我可以想花多长时间就花多长时间,慢慢画。后来才知道,编辑们其实很急切。

 

采访者:前作《小人儿帮手》是古寄先生第一部绘本,据说编辑也特地没有催稿。可是,这次的题材是圣诞节。当然出书时间决不能错过。每次开会时,编辑打开日程表“严阵以待”。从这个意义来说,古寄先生的创作环境完全变化了?

 

古寄:领会了在有人盯着的情况下画画的快感……(笑)不过,我觉得正因为这样,所以能按比较好的节奏工作了。

 

采访者:你们所说的“帮手会议”是什么样子的?

 

中川:召开“帮手会议”时,古寄先生就轻轻摇着装画稿的洗衣店塑料袋过来。把画稿放在一张大桌子,大家一起看,“哇!那个很可爱!这儿很好看!”这样。接着,开始有人找毛病:“不过,古寄先生,这儿是不是有点奇怪?”然后别的编辑们也纷纷跑过来发表各自意见……开完会,古寄先生就说:“好的,我明白了。”把原画带回去,心里流着眼泪吧(笑)。好像一群女生欺负他似的。

不过,因为画起来才能看到“哦,这个设定原来是这样的”,所以“那么这样改就会更好吧”,从而加上新的点子。经过第一部的创作,古寄先生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很巩固的“小人儿们的世界”,这次好像是他在呼唤小人儿们。什么都不用说,小人儿们也主动活动起来。

 

古寄:是的。从这个意义上,第二本更顺利。

 

采访者:经过多次的“帮手会议”,难怪作家、画家和编辑们在一起有很融洽的氛围!

 

古寄先生笔下画的精彩之处在哪里?

下面关注一下关于古寄先生这样竭尽全力画出来的画吧。

 

采访者:这次的舞台是“夜晚世界”,跟上次有很大的区别。是不是有一些约束,比如不能发出声音等?

 

古寄:这次所有场景都有背景,而且都是夜景。确实有点担心,行不行啊?从封面开始,上次是白色,这次却是黑色。不过,画着画着,我慢慢想通了,一边画一边觉得这次能画成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中川:不过,是不是因为画出背景,古寄先生拥有的诗意也加了上来?

 

采访者:关于声音,在绘制时会感到约束吗?

 

古寄:这我没意识到。

 

中川:这次不要加上声音的因素,这是你说的呀!

 

采访者:文字里也提到“深夜,大人和孩子都入睡了”、“嘘——别叫了”等,好像两位都下意识地安排了这一点吧。请告诉我们,在这次的画面里值得关注的地方!

 

古寄:还是排队的乐趣吧。在住宅区里,那么小的家伙们络绎不绝地行进,多好玩啊!只有这点就足够了吧?

 

采访者:确实在午夜的街道上,小小的车辆排成队行进的模样很让人激动!这幅门前踏脚石的场景也很扣人心弦。

 

古寄:一开始,我对这幅画的效果没有信心。没想到能听到“天上的声音”说:“这幅挺不错!”,心里这才有底了。(关于“天上的声音”,后文有详细的介绍。)

 

中川:关于这(门前的)场景,在“帮手会议”上大家也提出了各种意见,什么砂石路好啊什么样的质感好啊。所以古寄先生可能混乱了吧,但最后他想出了以这种构图展示工程车,我觉得很了不起。

 

采访者:礼物到底是什么东西,读者们都会很好奇啊。

 

中川:我选择了一种男孩儿女孩儿都会喜欢的东西。反正,这包装的形状很有悬念啊。

 

采访者:据说编辑们对礼物包装的形状提出了各种意见。古寄先生在绘制之前亲自包装来看看。这就是当时的照片。确实是一样的形状。

 

古寄:只是忠实地画出来而已。

 

采访者:这次,又大胆又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也给人留下很深刻印象。

 

古寄:小人儿们和人类的家门或窗户的高度、圣诞树的大小,如何表现这反差实在太折腾人了。要是不对构图下功夫,画好大好大的图才能画下。

 

采访者:结果,出现了各种独特又大胆的场景。从上面俯视圣诞树的构图,真是很罕见的。房间里小人儿们干活的样子也如临其境。

 

古寄:房间里登场的红色卡车,你们看出了怎么来的吗?它是原来在家里的遥控车。小人儿们早就知道这个家里有一辆很大的遥控车。据说每年的信息都被存储成资料库,由圣诞老人的基地发送通知。所以,在房子里工作也很顺利。

 

采访者:原来如此!小读者肯定会发现吧。这么说来,好像小人儿们也早就知道这个家养只狗。顺便说一下,那辆红色卡车是以古寄先生收藏的马口铁制的玩具为原型来绘制的,看起来惟妙惟肖。

 

■“天上的声音”是什么?

中川:“天上的声音”其实是我的儿子。他让我有了对创作“妈妈们读也不会厌倦的工程车绘本”的激情,这我在《小人儿帮手》的采访里介绍过。在我看《小人儿帮手》的打样时,他垂涎般地说“这个呀,这个!妈,您的画里缺的就是这个”、“哎,真让人陶醉啊——”什么的。后来,有时给古寄先生写邮件告诉他“我儿子说这里好,这里让人陶醉。”

    这次小人儿们要到户外,在构图里工程车相对小了。虽然那种解释情况的画面也需要,但对那些热爱工程车的读者来说,少不了这种“让人兴奋不已”的页面。小读者的视线是这样的。他们的视线嗖地靠近,自言自语说“这儿这么动,这儿会转起来……”什么的。从这种意义上,有不少让孩子们心满意足的画面。这可能是男孩儿特有的感觉吧?这个部分只有女性的话很难体会到。

 

采访者:“小人儿帮手”系列里,“天上的声音”格外重要啊!下面,请介绍一下隐藏在这部作品中的魅力。

 

中川:古寄先生对小人儿们的爱是体现在画面上的,这次他们穿着冬天服装。

《小人儿帮手》里他们穿着棉衬衫,这次却穿着毛绒上衣,带彩色手套。靴子也长一些,里面带起毛的冬天版本。这就是古寄先生的父爱。

 

古寄:(展示画面)

☆在小人儿跟狗说“嘘,别叫了”的那个对页,一个小人儿摔倒了,下一个对页中,一个伙伴帮他捡头盔呢。

☆从《小人儿帮手》开始,不同岗位的小人儿穿着不同颜色的工作服。有的读者注意到了会说:“黄色小组,红色小组”等。

☆小人儿接到委托人的行李时,有的小人儿专心干活,有的小人儿高兴地欢蹦乱跳,每个小人儿的神态都不一样,仔细看很有意思啊。

☆圣诞老人桌上杯子上的小人儿在《小人儿帮手》里出现过一次。

 

采访者:圣诞老人的房间是用什么样的想法来画的呢?

 

古寄:寒冷的国度、田园诗般的建筑。外面看着很冷,但屋里很暖和的印象。作为作坊要整齐,需要很多架子,圣诞老人的桌上有好几本通讯簿。

 

中川:圣诞老人的毛衣也很好看。古寄先生,你对针织品也有兴趣吗?

 

古寄:有啊。

 

采访者:这次的环衬也很热闹。

 

古寄:环衬也很好玩吧?

 

中川:对女孩子来说也很耐看。只看这两页,孩子们就能编自己的故事。画面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很有意思。

 

古寄:这环衬是创作的初期画的,带到“帮手会议”问:“这幅好看吧?”编辑们笑也没笑就开始审查。

作者简介
1958年出生,从小喜欢阅读,以成努力学英艺术大学美艺术专业毕业,目前定居于日本琦玉。以英美儿童文学翻家、本作家以及插画家的多重身份,活于日本童界。作有卡内基文学作品《你的信》(蒂著)、格林威大奖绘本“小水手提姆”系列(阿迪宗著/),以及《有一天》(艾莉森麦基著/彼德诺兹绘)、《机器人心里的蓝鸟》(大卡斯著/)等多部作品。1995年开始作,自自画的作品有《仙城的秘密》《小章娜娜》《恐蛋》《我好像长过尾巴哩!》《河童的皮》《怪物看招!》《我》等,与插画家合作的作品有“小人儿帮手”系列等。以《养天使的方法》得日本奖读
书摘插图
编辑推荐
日本以往关于圣诞节题材的绘本层出不穷。而《小人儿帮手圣诞节》这本书一问世,就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热捧,成为了“老酒瓶装新酒”的成功案例。让我们通过作者采访稿,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奥妙吧。
更多绘本
绘本观念
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好神奇的小…
一套看起来傻乎乎的书 能让孩子赢在起跑…
你在固化孩子的思维吗?
毕加索本人曾这样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
电子杂志下载 
蒲蒲兰年历 桌面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