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最佳童书
25个故事和44幅油画的超现实盛宴
探索人类与动物全新关系的磅礴力作
从动物视角看人类社会的陌生化体验
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新京报》主编马培杰评论道:
“又是一本看起来冰冷的书,(但你)拿起它,你仿佛觉得这不是故事,而像是卡夫卡在写诗,这诗歌似乎孩子们更能读懂,因为他们更理解熊,青蛙,蜗牛的梦境是什么,他们更能看到城市屋顶奔跑的马,看到活生生的光。”
实话说,这是一本非常富有哲理的成人书,每一个篇章都是一首如诗般的童话寓言,就算是儿童阅读也需要初中以上。
人类是世界的中心吗?
世界著名艺术家陈志勇的最新磅礴力作《内城故事》探讨了这个问题,这部技艺精湛的作品集结25篇以动物与人为主角的故事和44幅跨页油画插图,带领读者深入一座前所未见的内心城市,探索人与动物关系的全新可能性。
无论是反乌托邦色彩的故事还是超现实主义的插图,都体现了陈志勇标志性的睿智和讽刺。人类和动物的生活永远地交织在一起,无论是好是坏。“如果不在彼此的影子里,我们还能生活在哪里?”
本书获得2020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大奖评审会主席茱莉亚·海尔盛赞这本书为“真正的大师之作”。
陈志勇在获奖感言里说:
“《内城故事》是一本在特定时代下略显荒诞的书。这些小故事通过描绘老虎、熊、青蛙和肺鱼等动物夺回城市的梦境,折射出人类的脆弱。
能知道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喜欢这些故事和隐于背后的道理,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些脆弱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深沉。
希望能够通过本书与年轻的读者们开展一场大型的对话,思考关于我们与这个星球的关系,要知道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早已开始了。”
无论是鹿从楼里遥望远处城市,人与鹦鹉大小反转互相对视的插图,还是孩子能看到马的灵魂、听到猫的灵魂等故事情节,都能看出陈志勇所站的动物、儿童以及弱者的立场。
常立还认为书中《青蛙》的故事是反向的卡夫卡《变形记》,这次被变成动物的不是打工人,而是打工人的公司高管们,好一个逆向思维!
#《内城故事》快速问答
问
《内城故事》原画为啥这么大?
答
这本书里的每幅油画的原画尺寸大小都在100*150cm。书只有16开,为什么原画要画这么大呢?
陈志勇笑答:“作品的尺寸越来越大,首先是因为我拥有一个宽广的工作室所以才能创作出大尺寸的作品(笑)。
一般画画的时候,只要我手握着铅笔就可以立刻画出来,但是这样的话,我的思考也就只能局限于画小圆。来回踱步,动用全身来创作的话,我感觉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还有一个原因,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了,眼睛越来越不好使了(苦笑)。”
问
《内城故事》,先有图画画,还是先有故事?
答
他说:“ 一半一半吧。《鹰》是先有图画,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发生故事。
相反地,《猫头鹰》《犀牛》《河马》是先写好了故事,但是当时对于画完全没有想法,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把画画出来。
也有像《虎鲸》那样,野生动物在深夜的空中漂浮的形象和故事文章是同时完成的。总体而言,在我的作品里,感觉图画会比文章稍微早一点成型。
画图,然后对着画面思考:这里的图案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然后写成文章。但是像开头的《鹿》的画面,画面本身已经足够有故事性的情况下,也会不添加文字内容。”
—